五、特色如云的念佛法门
念佛法门,又名净土宗、念佛宗、莲宗、净宗等等,为大乘佛教八宗之一。
此法门,乃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,从世自在王佛为他而说的无量法门中,精选出来的无上法宝!同时,它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‘一生成佛之缘熟’的众生的绝妙大法!
此法宝既为佛所亲选,可想而知,它必精微奥妙,震古烁金,别具许多特色了!
的确,念佛法门蕴含无数的特色,其特色一一皆如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,吸引无数世人的注目!又如晶莹夺目的宝石,令人不禁击节激赏!
于此,我们谨将它如云般多的特色,合之为十二,胪列于下,愿与一切众生共享。
1、易学易行
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誉的龙树菩萨,作《十住毗婆沙论》,将佛教的一切法门,分为‘易行道’和‘难行道’二种。谓凡依经教,在此土积功累德,断惑证真,修因得果者,皆属‘难行道’摄;若依念佛法门,往生净土,于彼国中,成就佛果者,皆属‘易行道’摄。依此而论,则大乘佛教八宗之中,唯有念佛法门,才是易行道。
说念佛法门为‘易行道’,因为:
(一)一句‘南无阿弥陀佛’,无论男女老幼,一学就会,不但学富五车的学者博士能念能行,就连不识之无的愚夫愚妇也一样能念能行。
(二)学其他的法门,要有好的师资,没有好师资,便很难有成就;学念佛法门,无需师资,只要把一句佛号念到底,自有不可思议成就。
中国古代衡州有一个王打铁,一家四口,以打铁度日,一日不打,生活即无著落,时常自怨自艾,前世不修,今世受苦。很想修行,却不知门径。一日见有一位游方僧,便请入铺奉茶,请教修行之法。僧即教他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,他虽目不识丁,但弥陀圣号一学就会,从此打一下铁,就念一声佛,数年如一日。一天沐浴更衣,告诉其妻:‘我今天要回去了。’妻问:‘这不是你家吗?你家在哪里?’他答:‘我家在西方。’其妻笑说:‘那你就去吧!’过后他又依旧站在炉边打铁,高声念佛,最后说了一个偈:‘叮叮当当,久炼成钢;太平将近,我往西方!’说完偈就站著往生去了!其时,异香弥漫,天乐鸣空,众所共闻。
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,‘阿弥陀佛’四个字,像王打铁那样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学就会,而且其成就实比现代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还大得多呢!他能在此生中,了生死、出三界、生净土、成佛道;而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、诺贝尔奖得主,却依然还在此五浊恶世,大搞六道轮回。
其实,念佛法门,有难有易,本来有下列四种之修法:
(一)实相念佛。即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、亦有亦空的中道实相至理。这种修法跟禅宗没有两样,是念佛法门中最难修的一种。
(二)观想念佛。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所说的十六观中,便有十二观都是说观想念佛,因其广阔细微到难以想像,不是心粗虑杂的末法众生,所能忆持。
(三)观像念佛。在《观经》十六观中,只有第十三观述及,其他佛在《般舟三昧经》中有讲到观像念佛的修行方法,但也因境细心粗,不是我们所能做到。
(四)持名念佛。持名就是念佛名号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和《阿弥陀经》所说的修行方法,《观经》到最后一观也说持名念佛,可见三经都宣扬此法门的。因持名念佛,不论男女老幼,识字不识字,出家在家,聪利愚钝,‘南无阿弥陀佛’六个字,没有一个人不会念,所以在四种的念佛中,它是最容易、最简单和最受欢迎的一种念佛了。
其实佛早就预知,末法时期,众生障深慧浅,观想不能成就,观像也极之不易,所以才为众生‘量身定制’了此简单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门。古今中外,单凭一句佛号而成就者,比比皆是!
2、稳当方便
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,要数最稳当、最方便的法门,可以肯定的说,非念佛法门莫属。因为:
(一)只要一心念佛,即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,又常为佛光之所注照,自然不会有错入歧途,或中途著魔之事发生。故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:‘余门修行,迂僻难成;唯此法门,速超生死。’
(二)修学别的法门,未必一生能成,万一修至半途,寿元已尽,则来生便有‘隔阴之迷’,忘却前世所修,等于前功尽废;而修行念佛法门的人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亲来接引,往生极乐,位居不退地,果证无生忍,自可一生成佛,直趣无上菩提,自然没有‘隔世多昧前生’之事发生了。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师说:‘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。’宋代的永明禅师著《四料简》,也极力劝人念佛。
(三)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行住坐卧,都可以念佛,方便之至。如行时,可以一步一弥陀,或一步念一个字;住(站)时,身体放松,正是念佛的好时节;坐时,不管双盘或单盘,或跟平时一样的坐在椅子上,都可以念佛,坐的时候念佛,最容易入静、入定;卧时,亦可念佛,惟不宜出声,因出声不合律仪,只可在心中默念,最好与呼吸配合,呼时或吸时念,悉听尊便。
(四)现代的人,生活紧张,不是忙著工作,就是忙于学习。念佛法门的最大方便处,就是不妨碍工作和学习,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时候,都可以念佛。净宗八祖莲池大师便说:‘拈匙放箸,口口不离;举足动身,步步踏著。何得埋头食饭,空过一生?玩水观山,徒劳万里?’中国唐时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曰:‘行也阿弥陀,坐也阿弥陀,纵饶忙似箭,不废阿弥陀。’还有一位古德说得好:‘终日跑街坊,心中念佛忙,世人皆不识,别有一天堂。’这些古德的话,在在显示,穿衣、吃饭、旅行、娱乐、工作、学习,甚至小便、大便,都可以念佛,实在是太方便了。
稳当,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,不会出错,高枕无忧;方便,不论何时何地,都可以修行,与道须臾不离。像这样的法门,的的确确乃末法时代障深慧浅的众生的首选!
3、二力兼有
二力者,自力和他力。自力就是我们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;他力就是弥陀愿力的加持。
修行别的法门,纯靠自力,不靠他力,故自己必须把见惑(即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,共有八十八品)和思惑(即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共有八十一品)统统断得一干二净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;而念佛法门,自他二力兼有,只要一心念佛,见思惑虽未断,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,而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生西方。
一个懂得在八万四千法门中,选修念佛法门的人,必是一个有福有慧的人,因为他懂得借用他力。这好比现在住在城市中人,若欲登百层高楼,聪明人必舍楼梯而搭电梯,如果有人舍电梯而走楼梯,你说此人是不是笨伯?
我们平日念佛,栖神净域,便能与佛的清净八识所显现的净土,气分相投,而寄生其中。这种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,它虽然没有大海的功能,但若将之倒入大海之中,它立刻就能产生与海水一样的作用,同一碱味。这便是以我们现前之一念,投入如来性海的便宜处。于此亦可见,他力之大,实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!
但他力虽大,尚须自力配合,才能发挥它的力量,譬如我们乘车去远方,虽然我们是靠车子运载我们去,但是我们自己不上车,还是去不成。明乎此,则大家修念佛法门,虽说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给我们依靠,仍须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!
4、成就快速
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,就是能使人于此生中,往生极乐,也于此生中,成就佛道。
于此生中往生,《观经》里说,下品下生,临终十念,即得往生;《无量寿经》中,弥陀第十八愿:十方众生,十念称名,即得往生;《阿弥陀经》中,执持名号,七日亦得往生。
宋朝有一位莹珂法师,他自知自己是个破戒造业的和尚,死后必定堕落,于是请致同参,有何方法可以得救?同参劝他念佛,求生净土,可免恶报。他即关起房门,三天三夜,不眠不休,专心念佛。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,对他说:‘你尚有阳寿十年,到时再来接你。’他说:‘我业障深重,再过十年,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,决定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就跟佛去。’佛见他意志坚决,就说:‘好!三天后我来接你。’他很高兴,打开房门告诉众人,三天后往生,众皆不信。时间到了,他要求僧众为他助念,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,遂依他之所请念‘阿弥陀佛’,送他往生。念不到一刻钟,他告诉大家:‘佛来接我了,我要走了!’说毕即往生去了。
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,即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,此可证明佛真的如经上所说:‘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’,亦足以证明念佛法门的确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愿往生。
于此生中成佛,亦有佛经作根据,弥陀第十二愿:生我国者,决定成等正觉,证大涅槃。
一般来说,凡夫成佛,都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,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(即佛位)。论时间,要三大阿僧祇劫(若以万万为亿,万亿为一兆计之,一阿僧祇劫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,一大劫又等于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)。而且,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,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。可见从凡夫到成佛,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。
但我们读《阿弥陀经》,知道阿弥陀佛成佛迄今只不过十劫而已,以十劫来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,时间实在是太短了,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,经中说在极乐世界:‘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。’‘一生补处’乃指一生补处菩萨,亦即等觉菩萨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在短短的十劫当中,竟有无可计数的人已在极乐世界成为可以继绍佛位的等觉菩萨了。
《观经》即清楚指出。下下品往生者,十二大劫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;下品中生者,六大劫花就开;下品上生者,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。这是下辈的往生者,至于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,时间就更加的短了,像上品上生者,即生即证无生法忍,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。
众所周知,文殊、普贤是华藏世界教主毗卢遮那佛的二胁士,是等觉菩萨的身分,但他们还要念佛,发愿生西,为什么呢?因为在极乐世界成佛十分迅速,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!
总之,有了念佛法门,谁想成佛,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!
5、普契众机
念佛法门,自古就有‘阿伽陀药’之美誉!因阿伽陀药能普疗众疾,而念佛法门亦能普度众生。
它之能普度众生,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众机,适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,所谓‘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’。
蕅益大师是净宗的第九代祖师,他所著的《弥陀要解》,在佛教界里极具权威,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师对之推崇备至,曾说: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《阿弥陀经》作注解,亦不能超出其上。老人家甚至肯定这部注解,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,没有私毫的错误。蕅益大师就在这本《要解》里这样强调:‘唯持名一法,收机最广,下手最易,故释迦慈尊,无问自说,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,可谓方便中,第一方便;了义中,无上了义;圆顿中,最极圆顿。’
他所说的‘收机最广’之‘机’,指的就是根机、程度,世人的根机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,禅宗专接引上上根人,教下如华严、法华接引上、中根人,其他之经论亦以专度某一类之人,唯独念佛法门,接引各种不同根机的人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平等普度,实在不可思议。
蕅益之前有位莲池大师,他所著的《弥陀经疏钞》,与蕅益大师的《弥陀要解》及善导大师的《观经四帖疏》,都是研究净土宗行人非读不可的名著。这位莲池大师另外有一篇‘普劝念佛文’,可以作为念佛法门‘普契众机’的最佳注脚。其文说:‘盖此念佛法门,不论男女僧俗,不论贵贱贤愚,但一心不乱,随其功行大小,九品往生。故知世间,无有一人不堪念佛。
看了上面社会各阶层人士都‘正好念佛’的提示,您就会明白,世上无一人不可念佛,而念佛法门也适合一切的人了。
6、现生获益
人类是现实的动物,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实的问题: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是不是要等到将来往生西方之后,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?答案是:今生念佛,今世就能获得其利益。
今世就能获得什么利益呢?其范围太广泛了,不胜枚举。兹举十例,以概其余:
(1)佛光注照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不是说佛‘有八万四千光明,一一光明,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’吗?只要你念佛,必为佛光之所注照,终身安乐!
(2)诸佛护念
《阿弥陀经》的本名叫做‘一切诸佛所护念经’,凡持诵此经,或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,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,诸事迪吉,一切呈祥!
(3)菩萨护佑
《无量寿经》说,念佛的人,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萨在其左右。这样当然逢凶化吉,消灾免难了。
(4)人天爱戴
《无量寿经》还说:‘若念佛者,当知此人,是人中芬陀利花。’芬陀利花就是白莲花,微妙香洁,人人爱戴。以之比喻念佛的人,就像白莲花一样,到处受人欢迎、爱戴。
(5)消除业障
念一句阿弥陀佛,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重罪都能消灭,则我们日常遭遇的业障,自会重者轻受,轻者化为无了。何以念一声佛号,能灭多劫重罪?因为发心念佛,即是大智慧现前,譬如一灯光明,能破千年暗室。慈云灌顶大师说,世人业重,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,凭一句佛号便能消除。我们若想消业障,灭罪业,不必求其他经咒,念阿弥陀佛就够了。
(6)解怨释结
念佛的人,心地慈祥,自然不会与人结怨作怼,即使过去已结的怨仇,也可藉佛愿力威神,化戾气为祥和。
(7)止息恶念
凡夫的心,妄念纷飞,而所起的念头,大都善念少而恶念多;念佛的人,因为一心念佛,自然恶念不生,善念增长,功德无量。
(8)调伏妄心
莲池大师说:‘佛号纳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;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。’可见六字洪名,是‘一念治万念’的无上妙法,也是医治妄想的持效药,果能一心念佛,则妄想分别执著,可以一扫而空,还你清净本然的本来面目。
(9)福至心灵
念佛的人,心中想佛,口里念佛,日久功深,罪灭福生,福至心灵,心想事成。
(10)三业清净
念佛的人,心中想佛,是意业清净;口中念佛,是口业清净;身不妄作,是身业清净。一个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,那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,去佛不远矣!
这里再说几个历史故事,以资证明念佛有功夫的人,自能与佛发生感应道交。
●明代的莲池大师,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发生亢旱,村民请他祈雨,他说我只会念佛,不会求雨,但在众村民的坚请之下,他敲击木鱼,率领众人,绕田念佛,未几雨即倾盆而下,众皆惊叹。
●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师,虽是禅师,但求生净土,夜梦阿弥陀佛与之说法,从此聪辩过人,讲经说法,度人无数。
●宋代的永明禅师,笃志西方,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,由是辩才无碍,下笔万言。
●宋时秀州有一个出家人,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,愈人无数,人皆称之为活佛。时人川西的刘净密老居士(后来在西康出家,法名慧定),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弥陀佛法水,为人消除病苦,异常灵验。
其他,诸如念佛明目、念佛免死、念佛愈疾、念佛却鬼、念佛免难、念佛荐亡等等,此类事迹,罄竹难书,若将之搜辑起来,可以编写成许多部数寸厚的巨著呢!
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,是它能使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、实相,使人获得最圆满的智慧和人格,至于神奇的感应,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。
虽然念佛的目的,不在于追求感应,而在于求生西方,可是只要我们虔诚地信佛念佛,必然会改变气质、人格升华、逢凶化吉,和充满欢喜等等。
7、带业往生
所有一切法门都说,人要断尽见思烦恼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;唯独念佛法门却说,不必断见思惑,也可带业往生。
从前有位国王,向一位法师请教:
‘念佛人真的可以带业往生吗?’
法师反问国王:‘大石头放在水里会沉吗?’
‘必沉!’国王答。
‘要大石头不沉,可能吗?’
‘不可能。’
‘如果将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,然后载到很遥远的地方去,这样能吗?’
国王恍然大悟,点点头。
这段问答是启示我们:众生造恶业,必然堕落于三恶道,就好像大石头放在水里必沉一样;但如果念佛,业虽重,但可仗著弥陀愿力威神的加持,得生极乐净土,就好像把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,可以无远弗届一样!
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,此法门虽说可以带业往生,但是只带往昔所造之业,不带今生念佛之后所造之业。若有人以为可以带业往生,遂咨意造业,完全依赖于佛,自己不必修行,那就搭错线、会错意了,倘若如此,堕落于三恶道都有份,更遑论往生了。
带业往生,最典型的例子是:古时有一人,名叫张善和,一生杀牛为业;一日病危,将欲命终,见群牛都来索命,有的以角挑其眼,有的以角刺其胸,又有的以头撞其背,或以脚踢其身。他感到十分恐怖,即吩咐其妻请僧救度。其妻请僧到来,立刻告诉善和:‘这是你今生杀业太重,才有如此现象,只有一法可以救你,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,可以为你解冤,可以令你脱苦,现在请你随我念佛。’僧即高声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善和合掌胸前,也随僧念佛。甫念数声,善和说:‘牛已经去了!’僧劝他再念,求生西方。善和一一依僧之言,过不多久,高声说:‘佛来接我了!’最后念佛而逝。
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我们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,其情形犹如被三军重重包围,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,凭念佛功夫,可以带业往生,可以冲出重围。
念佛之所以可以带业往生,因为它可以化‘业力’为‘愿力’,业力虽不可思议,愿力更不可思议。
8、决定往生
阿弥陀佛在因地时,曾发四十八度生大愿,其第十八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至心信乐,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愿生我国,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称其名号,虽只十念,亦能往生。
第十九及二十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奉行六波罗密,坚固不退,复以善根回向,愿生我国。一心念我,昼夜不断,临寿终时,我与诸菩萨众,迎现其前。经须臾间,即生我刹,作阿惟越致菩萨。不得是愿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凡发愿欲生其国者,临终必来接引往生。
又第二十一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诸佛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发菩提心,坚固不退。植众德本,至心回向,欲生极乐。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凡作善事之后,若将功德,回向求生极乐,必得往生。
由阿弥陀佛每发一愿之后皆说‘若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’,这是向世人保证:不管您是持名念佛,或发愿求生,还是修诸功德回向,必定往生。
唐时善导大师(据传乃阿弥陀佛之化身),更直接了当的说:‘万修万人去’。综观佛教历史,真的,只要真修,没有一个不往生的。
如何证知一个人决定往生呢?决定往生者,临终必有瑞相,诸如:1、心不颠倒(没有恐惧、挂碍);2、预知时至;3、净念不失(即心中一直欣向净土,厌离娑婆);4、洗漱更衣(临终时会先盥洗、漱口、更衣);5、自能念佛(自己能出声念佛或在心中默念);6、端坐合掌;7、异香满室;8、光明照身;9、天乐鸣空;10、说偈励众。如果具足以上十种瑞相,那当然生品必高,但只要具有其中一或数种,亦决定往生。
9、九品往生
念佛法门,常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之一,就是可以‘九品往生’。
九品者,念佛人的智慧功德,有深浅的不同,可以分为上、中、下三辈。在三辈中,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,即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,合之便成九品,也就是九种的品类的意思。不管哪一品,皆可往生。
由于往生的人有九种的品类,所以所托生的莲花叫做‘九品莲花’,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叫做‘九品净土’、‘九品净刹’、‘九品安养’或‘九品莲台’,所修的九种净行也叫做‘九品行业’,阿弥陀佛更号称为‘九品觉王’。
修怎么样的因,就得怎么样的果,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生品高低,只要看你现在所修的‘九品行业’是属于哪一种品类,就可预知其消息了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指出:
上品上生者:生前须发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,还要慈心不杀,具诸戒行,读诵大乘方等经典,修行六念,回向愿生彼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上品中生者:不一定要受持读诵方等经典,但要善解义趣,于第一义,心不惊动,深信因果,不谤大乘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上品下生者:亦信因果,不谤大乘,但发无上道心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上生者:受持五戒、持八戒斋,修行诸戒,不造五逆,无众过患,以此善根,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中生者:若一日一夜,持八戒斋,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,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,威仪无缺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下生者:孝养父母,行世仁慈,命欲终时遇善知识,为说极乐国乐事,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,闻已命终,即得往生。
下品上生者:作众恶业,虽不诽谤方等经典,如此愚人,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,命欲终时,遇善知识,为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,以闻如是诸经名故,除却千劫极重恶业。智者复教合掌,称南无阿弥陀佛,称佛名故,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下品中生者:生前毁犯五戒八戒,及具足戒,偷僧祇物,盗现前僧物,不净说法,无有惭愧,死后应堕地狱,命欲终时,狱火煎迫,遇善知识,赞说弥陀十力威德,光明神力,亦赞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闻已除八十亿劫重罪,狱火化为清风,吹诸天花,花上化佛来迎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下品下生者:生前作不善业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应堕地狱,临终遇善知识,说法教令念佛,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,念念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即得往生。
由上面所说九品往生的情形来看,上三品之往生者,乃悲智双运之菩萨;中三品之往生者,乃缘觉声闻之圣众;下三品之往生者,便是我们这些带业往生之凡夫。
再者,九种品类的众生都可以往生,可见念佛法门,的的确确,彻上彻下,无所不宜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不管是谁,只要听到念佛法门,能信,能愿,能行,即属‘缘熟众生’,即有资格往生,不退成佛。
念佛法门可以九品往生,这为世人敞开了超凡入圣之大门,而且下下品往生,也胜过三界之最高天!也因此,有许多世人,以得少为足,常说:能下下品往生,就够了!对此,净空上人时常苦口婆心的教诫世人:‘念佛要求上品往生,千万不要说,我下品下生就可以,这个志气未免太劣啦!上品上生生不了,还有中品可持;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,就完了!这一生不就错过了吗?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,达不到中品,下品确实还有分;千万不能定得太低,太低就没有把握。’世人应紧记上人的教诫为是。
10、活著往生
往生是‘往’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化‘生’,但许多人都把神圣的‘往生’当作‘死’的代名词,那是指鹿为马,颠倒是非,大错而特错!
为了证明‘死’与‘往生’有实质上的不同,我们要举一个实例,就是:死的情形,凄凄惨惨戚戚,所以许多人都怕死;往生的情形,正与此相反,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盛大的庆典能与之相提并论或更隆重的了!《观经》里说:
●上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无数化佛、无数菩萨,至行者前。同时,阿弥陀佛,放大光明,照行者身,与诸菩萨,授手迎接。行者见了,无限欢喜,自己见到自己的身体,坐在金刚台里,跟随在佛的后面,好像一弹手指那么短的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上品中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无量大众、眷属围绕,持紫金台,至行者前,与千化佛,同时都伸出手来,握著行者的手。行者见了,自己看见自己坐在紫金台里,像转一个念头的短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上品下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与诸菩萨,持金莲花,化作五百佛,来迎此人。五百化佛,同时伸出手来迎接他。他就见到自己的身体,坐在金莲花里,跟随在佛的后面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与诸比丘,眷属围绕,放金色光,至其人所。念佛人一见佛光,心里非常欢喜,自己看见自己的身体,坐在莲花里头,双膝跪在地上,合掌向佛行礼,在头还没有抬起来的短时间,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中生者:见阿弥陀佛,与诸眷属,放金色光,持七宝莲花,至行者前。行者自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上,当莲花合拢时,行者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下生者:命欲终时,遇到善知识,向他细说极乐国土种种的快乐,和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。行者听了之后,随即命终,譬如像身强力大的人,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间,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弥陀佛、观世音、大势至菩萨,来接行者。行者看见化佛所放的光明,遍满其室,心里非常欢喜,他就坐在宝莲花里,跟在化佛的后面,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中生者:命欲终时,因生前造作诸恶,故地狱众火,一时俱至。好在遇到善知识,为他演说阿弥陀佛的威德、光明、神力,他听了之后,立即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,地狱猛火立时化为清快凉爽的风,吹来无数天花,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他,像转一个念头的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下生者: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恶,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,像这样的人,应堕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之三恶道里,经历多劫,所受痛苦,无穷无尽。这样愚痴的人,临命终时,碰到善知识,为说妙法,教他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只要他以极真诚恳切的心来念佛,具足十念,念念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之时,见到金色的莲花,像太阳一样,停在他面前,只有像转一个念头那么短的时间,他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。
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况之后,你就晓得往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!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!也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!绝对与死不同。是故许多人视‘往生’等同于‘死’,那是有眼不识泰山,把‘宝’当作‘草’,贻笑大方。
除此之外,往生还有比上面所说的盛况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,就是:许多世人由于种种原因,从这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去,当移民时,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;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移民,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,很难修行,成佛不易,所以大家决定移民到极乐世界去,当往生时,也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。
净空上人在无数次的开示中,都强调念佛人往生,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样,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。老人家的结论是:‘念佛人往生时,没有病苦,预知时至,人很清醒,神识清楚,神情安祥,看到佛菩萨来迎,还会告诉旁边的人:佛菩萨来了!我看见了!我要走了!你就晓得往生是活著走的,不是死后才走的。跟佛菩萨走时,臭皮囊不要了,丢掉了。可见念佛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,如果死了,才去投胎,那已经是第二世,不是这一生了。’(见法师主讲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一书)
净空上人还说:‘念佛法门乃一个令人不死的法门’。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有据的:
昙鸾大师是后魏时代的人,少年出家,因病而感人命危脆,旦夕无常,想学神仙不死之术,遂到江南去找陶隐居,恳求仙术。陶隐居给了他仙经十卷,欣然而返。途中至洛下,遇到三藏菩提留支,便向留支请教:‘佛法中有不死之法,胜过这些仙经所说的吗?’留支告诉他:‘世上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?纵然得到长命,暂时不死,最终还是要六道轮回,这有什么可贵?要论真正的长生不死,就是佛所说之道。’随即送他一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并说:‘学里面之法,就不会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,也不会再在六道之中轮回,寿命之长,恒河沙数劫量,都不能相比,这才是佛教所说的长生。’他听了非常欢喜,即把仙经烧掉,立志专修专弘净法,求生西方。晚年还感得龙树菩萨现身对他说:‘我就是龙树,久居净土,你是同道,故来相见。’
以此印证净空上人之所说‘念佛乃不死之法’,诚不我欺也。
11、毕竟不退
《阿弥陀经》说:‘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’阿鞞跋致是‘不退转’的意思。什么东西不退转呢?一、位不退,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,依莲花化生之后,即永不退堕于三界六道;二、行不退,三界的见思惑既落,尘沙惑亦破,得生方便有余土,进趋佛果,即永不退堕于同居土;三、念不退,破无明,显法身,生实报庄严土,分证如来寂光,心心流入萨婆若海(即一切种智,亦即诸佛究竟圆满之菩提)。
根据一般经论所说,要修到十地法云地的菩萨,才能圆证三不退,但《弥陀经》说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即圆证三不退,实在太不可思议了!
更不可思议的是,我们所念的这一句‘阿弥陀佛’,还能使念者、闻者,皆得‘毕竟不退’。听过佛号,他的阿赖耶识中种有阿弥陀佛名号的种子,所以临终才会念佛。若无善根,即不能临终要其妻请僧救度,亦不会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。弥陀名号,一历耳根,真的如吃小金刚,永世不化啊!
一句佛号,能令人毕竟不退,这就为我们制造了许多自利利他的机会,如平日与人见面,念一句‘阿弥陀佛’,既可代表问候与祝福,同时还可为他人种下将来必定得度的善因,自他两利,何乐不为?
12、暗藏道妙
释迦牟尼佛曾劝其父王:‘行念佛三昧,称是功德,有无量深妙境界,不可思议,为一切三昧中王!’可见念佛法中,含有甚深学理,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。
这个法门,从表面上看,似乎没有什么特别,其实暗藏道妙,诸如:
●念佛念到由‘事一心不乱’而至‘理一心不乱’,即禅宗所说的‘明心见性’境界。
●念佛人的心念佛,佛也念众生,即密宗所说的‘三密相应’。
●念佛人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以及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,就是律宗所说的‘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’。
●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,佛外更无心,就是天台宗所说的‘止观’中的‘止’;每一句佛号,每一个字,心中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就是‘观’。
●不管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,或是持名念佛,都是心作心是。心作,是心作佛;心是,是心是佛。此即《华严经》所说‘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’之至理。
●念佛人都摄六根,令六根对六尘时,意识不起妄想分别执著,此即唯识宗所说的‘转识成智’。
●一心念佛,达到念而无念、无念而念时,即是般若宗所说的‘空有不二’境界。
蕅益大师真不愧为一代宗师,他说:‘念得阿弥陀佛熟,三藏十二部极致教理,都在里许;千七百公案,向上机关,亦在里许;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三聚净戒,亦在里许。真能念佛,放下身心世界,即大布施;真能念佛,不复起贪嗔痴,即大持戒;真能念佛,不计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;真能念佛,不稍间断夹杂,即大精进;真能念佛,不复妄想驰逐,即大禅定;真能念佛,不为他歧所惑,即大智慧。’
要不是大师点出,我们还真不知道在一句佛号里,竟然具备百行,统摄万法,八万四千法门,都在其中!至此我们也才明白:持佛名号,若论行事,愚夫愚妇,都能做到。若论穷理,等觉菩萨,尚未彻底,真的是‘唯佛与佛,乃能知之究竟’。
有人曾经说过,这一句佛号是斩群邪之宝剑、破地狱之猛将、照黑暗之明灯、渡苦海之慈航、出轮回之径路、脱生死之良方、成佛仙之秘诀、换骨髓之神丹。非常贴切的把弥陀圣号之无穷妙用都一一的点将了出来了。
知道了念佛法门具有如斯众多之特色,和在一句佛号里便具有无穷无尽的妙用之后,你能不‘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’,和死心塌地的称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吗?
此法门,乃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,从世自在王佛为他而说的无量法门中,精选出来的无上法宝!同时,它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‘一生成佛之缘熟’的众生的绝妙大法!
此法宝既为佛所亲选,可想而知,它必精微奥妙,震古烁金,别具许多特色了!
的确,念佛法门蕴含无数的特色,其特色一一皆如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,吸引无数世人的注目!又如晶莹夺目的宝石,令人不禁击节激赏!
于此,我们谨将它如云般多的特色,合之为十二,胪列于下,愿与一切众生共享。
1、易学易行
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誉的龙树菩萨,作《十住毗婆沙论》,将佛教的一切法门,分为‘易行道’和‘难行道’二种。谓凡依经教,在此土积功累德,断惑证真,修因得果者,皆属‘难行道’摄;若依念佛法门,往生净土,于彼国中,成就佛果者,皆属‘易行道’摄。依此而论,则大乘佛教八宗之中,唯有念佛法门,才是易行道。
说念佛法门为‘易行道’,因为:
(一)一句‘南无阿弥陀佛’,无论男女老幼,一学就会,不但学富五车的学者博士能念能行,就连不识之无的愚夫愚妇也一样能念能行。
(二)学其他的法门,要有好的师资,没有好师资,便很难有成就;学念佛法门,无需师资,只要把一句佛号念到底,自有不可思议成就。
中国古代衡州有一个王打铁,一家四口,以打铁度日,一日不打,生活即无著落,时常自怨自艾,前世不修,今世受苦。很想修行,却不知门径。一日见有一位游方僧,便请入铺奉茶,请教修行之法。僧即教他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,他虽目不识丁,但弥陀圣号一学就会,从此打一下铁,就念一声佛,数年如一日。一天沐浴更衣,告诉其妻:‘我今天要回去了。’妻问:‘这不是你家吗?你家在哪里?’他答:‘我家在西方。’其妻笑说:‘那你就去吧!’过后他又依旧站在炉边打铁,高声念佛,最后说了一个偈:‘叮叮当当,久炼成钢;太平将近,我往西方!’说完偈就站著往生去了!其时,异香弥漫,天乐鸣空,众所共闻。
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,‘阿弥陀佛’四个字,像王打铁那样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学就会,而且其成就实比现代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还大得多呢!他能在此生中,了生死、出三界、生净土、成佛道;而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、诺贝尔奖得主,却依然还在此五浊恶世,大搞六道轮回。
其实,念佛法门,有难有易,本来有下列四种之修法:
(一)实相念佛。即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、亦有亦空的中道实相至理。这种修法跟禅宗没有两样,是念佛法门中最难修的一种。
(二)观想念佛。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所说的十六观中,便有十二观都是说观想念佛,因其广阔细微到难以想像,不是心粗虑杂的末法众生,所能忆持。
(三)观像念佛。在《观经》十六观中,只有第十三观述及,其他佛在《般舟三昧经》中有讲到观像念佛的修行方法,但也因境细心粗,不是我们所能做到。
(四)持名念佛。持名就是念佛名号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和《阿弥陀经》所说的修行方法,《观经》到最后一观也说持名念佛,可见三经都宣扬此法门的。因持名念佛,不论男女老幼,识字不识字,出家在家,聪利愚钝,‘南无阿弥陀佛’六个字,没有一个人不会念,所以在四种的念佛中,它是最容易、最简单和最受欢迎的一种念佛了。
其实佛早就预知,末法时期,众生障深慧浅,观想不能成就,观像也极之不易,所以才为众生‘量身定制’了此简单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门。古今中外,单凭一句佛号而成就者,比比皆是!
2、稳当方便
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,要数最稳当、最方便的法门,可以肯定的说,非念佛法门莫属。因为:
(一)只要一心念佛,即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,又常为佛光之所注照,自然不会有错入歧途,或中途著魔之事发生。故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:‘余门修行,迂僻难成;唯此法门,速超生死。’
(二)修学别的法门,未必一生能成,万一修至半途,寿元已尽,则来生便有‘隔阴之迷’,忘却前世所修,等于前功尽废;而修行念佛法门的人,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亲来接引,往生极乐,位居不退地,果证无生忍,自可一生成佛,直趣无上菩提,自然没有‘隔世多昧前生’之事发生了。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师说:‘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。’宋代的永明禅师著《四料简》,也极力劝人念佛。
(三)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行住坐卧,都可以念佛,方便之至。如行时,可以一步一弥陀,或一步念一个字;住(站)时,身体放松,正是念佛的好时节;坐时,不管双盘或单盘,或跟平时一样的坐在椅子上,都可以念佛,坐的时候念佛,最容易入静、入定;卧时,亦可念佛,惟不宜出声,因出声不合律仪,只可在心中默念,最好与呼吸配合,呼时或吸时念,悉听尊便。
(四)现代的人,生活紧张,不是忙著工作,就是忙于学习。念佛法门的最大方便处,就是不妨碍工作和学习,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时候,都可以念佛。净宗八祖莲池大师便说:‘拈匙放箸,口口不离;举足动身,步步踏著。何得埋头食饭,空过一生?玩水观山,徒劳万里?’中国唐时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曰:‘行也阿弥陀,坐也阿弥陀,纵饶忙似箭,不废阿弥陀。’还有一位古德说得好:‘终日跑街坊,心中念佛忙,世人皆不识,别有一天堂。’这些古德的话,在在显示,穿衣、吃饭、旅行、娱乐、工作、学习,甚至小便、大便,都可以念佛,实在是太方便了。
稳当,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,不会出错,高枕无忧;方便,不论何时何地,都可以修行,与道须臾不离。像这样的法门,的的确确乃末法时代障深慧浅的众生的首选!
3、二力兼有
二力者,自力和他力。自力就是我们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;他力就是弥陀愿力的加持。
修行别的法门,纯靠自力,不靠他力,故自己必须把见惑(即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,共有八十八品)和思惑(即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共有八十一品)统统断得一干二净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;而念佛法门,自他二力兼有,只要一心念佛,见思惑虽未断,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,而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生西方。
一个懂得在八万四千法门中,选修念佛法门的人,必是一个有福有慧的人,因为他懂得借用他力。这好比现在住在城市中人,若欲登百层高楼,聪明人必舍楼梯而搭电梯,如果有人舍电梯而走楼梯,你说此人是不是笨伯?
我们平日念佛,栖神净域,便能与佛的清净八识所显现的净土,气分相投,而寄生其中。这种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,它虽然没有大海的功能,但若将之倒入大海之中,它立刻就能产生与海水一样的作用,同一碱味。这便是以我们现前之一念,投入如来性海的便宜处。于此亦可见,他力之大,实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!
但他力虽大,尚须自力配合,才能发挥它的力量,譬如我们乘车去远方,虽然我们是靠车子运载我们去,但是我们自己不上车,还是去不成。明乎此,则大家修念佛法门,虽说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给我们依靠,仍须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!
4、成就快速
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,就是能使人于此生中,往生极乐,也于此生中,成就佛道。
于此生中往生,《观经》里说,下品下生,临终十念,即得往生;《无量寿经》中,弥陀第十八愿:十方众生,十念称名,即得往生;《阿弥陀经》中,执持名号,七日亦得往生。
宋朝有一位莹珂法师,他自知自己是个破戒造业的和尚,死后必定堕落,于是请致同参,有何方法可以得救?同参劝他念佛,求生净土,可免恶报。他即关起房门,三天三夜,不眠不休,专心念佛。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,对他说:‘你尚有阳寿十年,到时再来接你。’他说:‘我业障深重,再过十年,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,决定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就跟佛去。’佛见他意志坚决,就说:‘好!三天后我来接你。’他很高兴,打开房门告诉众人,三天后往生,众皆不信。时间到了,他要求僧众为他助念,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,遂依他之所请念‘阿弥陀佛’,送他往生。念不到一刻钟,他告诉大家:‘佛来接我了,我要走了!’说毕即往生去了。
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,即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,此可证明佛真的如经上所说:‘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’,亦足以证明念佛法门的确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愿往生。
于此生中成佛,亦有佛经作根据,弥陀第十二愿:生我国者,决定成等正觉,证大涅槃。
一般来说,凡夫成佛,都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,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(即佛位)。论时间,要三大阿僧祇劫(若以万万为亿,万亿为一兆计之,一阿僧祇劫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,一大劫又等于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)。而且,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,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。可见从凡夫到成佛,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。
但我们读《阿弥陀经》,知道阿弥陀佛成佛迄今只不过十劫而已,以十劫来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,时间实在是太短了,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,经中说在极乐世界:‘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。’‘一生补处’乃指一生补处菩萨,亦即等觉菩萨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在短短的十劫当中,竟有无可计数的人已在极乐世界成为可以继绍佛位的等觉菩萨了。
《观经》即清楚指出。下下品往生者,十二大劫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;下品中生者,六大劫花就开;下品上生者,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。这是下辈的往生者,至于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,时间就更加的短了,像上品上生者,即生即证无生法忍,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。
众所周知,文殊、普贤是华藏世界教主毗卢遮那佛的二胁士,是等觉菩萨的身分,但他们还要念佛,发愿生西,为什么呢?因为在极乐世界成佛十分迅速,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!
总之,有了念佛法门,谁想成佛,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!
5、普契众机
念佛法门,自古就有‘阿伽陀药’之美誉!因阿伽陀药能普疗众疾,而念佛法门亦能普度众生。
它之能普度众生,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众机,适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,所谓‘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’。
蕅益大师是净宗的第九代祖师,他所著的《弥陀要解》,在佛教界里极具权威,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师对之推崇备至,曾说: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《阿弥陀经》作注解,亦不能超出其上。老人家甚至肯定这部注解,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,没有私毫的错误。蕅益大师就在这本《要解》里这样强调:‘唯持名一法,收机最广,下手最易,故释迦慈尊,无问自说,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,可谓方便中,第一方便;了义中,无上了义;圆顿中,最极圆顿。’
他所说的‘收机最广’之‘机’,指的就是根机、程度,世人的根机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,禅宗专接引上上根人,教下如华严、法华接引上、中根人,其他之经论亦以专度某一类之人,唯独念佛法门,接引各种不同根机的人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平等普度,实在不可思议。
蕅益之前有位莲池大师,他所著的《弥陀经疏钞》,与蕅益大师的《弥陀要解》及善导大师的《观经四帖疏》,都是研究净土宗行人非读不可的名著。这位莲池大师另外有一篇‘普劝念佛文’,可以作为念佛法门‘普契众机’的最佳注脚。其文说:‘盖此念佛法门,不论男女僧俗,不论贵贱贤愚,但一心不乱,随其功行大小,九品往生。故知世间,无有一人不堪念佛。
若人富贵,受用现成,正好念佛;
若人贫穷,家小累小,正好念佛;
若人有子,宗祀得托,正好念佛;
若人无子,孤身自由,正好念佛;
若人子孝,安受供养,正好念佛;
若人子逆,免生恩爱,正好念佛;
若人无病,趁身康健,正好念佛;
若人有病,切近无常,正好念佛;
若人年老,光景无多,正好念佛;
若人年少,精神清利,正好念佛;
若人处闲,心无事扰,正好念佛;
若人处忙;忙里偷闲,正好念佛;
若人出家,逍遥物外,正好念佛;
若人在家,知是火宅,正好念佛;
若人聪明,通晓净土,正好念佛;
若人愚鲁,别无所能,正好念佛;
若人持律,律是佛制,正好念佛;
若人看经,经是佛说,正好念佛;
若人参禅,禅是佛心,正好念佛;
若人悟道,悟须佛证,正好念佛。’
若人贫穷,家小累小,正好念佛;
若人有子,宗祀得托,正好念佛;
若人无子,孤身自由,正好念佛;
若人子孝,安受供养,正好念佛;
若人子逆,免生恩爱,正好念佛;
若人无病,趁身康健,正好念佛;
若人有病,切近无常,正好念佛;
若人年老,光景无多,正好念佛;
若人年少,精神清利,正好念佛;
若人处闲,心无事扰,正好念佛;
若人处忙;忙里偷闲,正好念佛;
若人出家,逍遥物外,正好念佛;
若人在家,知是火宅,正好念佛;
若人聪明,通晓净土,正好念佛;
若人愚鲁,别无所能,正好念佛;
若人持律,律是佛制,正好念佛;
若人看经,经是佛说,正好念佛;
若人参禅,禅是佛心,正好念佛;
若人悟道,悟须佛证,正好念佛。’
看了上面社会各阶层人士都‘正好念佛’的提示,您就会明白,世上无一人不可念佛,而念佛法门也适合一切的人了。
6、现生获益
人类是现实的动物,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实的问题: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是不是要等到将来往生西方之后,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?答案是:今生念佛,今世就能获得其利益。
今世就能获得什么利益呢?其范围太广泛了,不胜枚举。兹举十例,以概其余:
(1)佛光注照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不是说佛‘有八万四千光明,一一光明,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’吗?只要你念佛,必为佛光之所注照,终身安乐!
(2)诸佛护念
《阿弥陀经》的本名叫做‘一切诸佛所护念经’,凡持诵此经,或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,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,诸事迪吉,一切呈祥!
(3)菩萨护佑
《无量寿经》说,念佛的人,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萨在其左右。这样当然逢凶化吉,消灾免难了。
(4)人天爱戴
《无量寿经》还说:‘若念佛者,当知此人,是人中芬陀利花。’芬陀利花就是白莲花,微妙香洁,人人爱戴。以之比喻念佛的人,就像白莲花一样,到处受人欢迎、爱戴。
(5)消除业障
念一句阿弥陀佛,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重罪都能消灭,则我们日常遭遇的业障,自会重者轻受,轻者化为无了。何以念一声佛号,能灭多劫重罪?因为发心念佛,即是大智慧现前,譬如一灯光明,能破千年暗室。慈云灌顶大师说,世人业重,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,凭一句佛号便能消除。我们若想消业障,灭罪业,不必求其他经咒,念阿弥陀佛就够了。
(6)解怨释结
念佛的人,心地慈祥,自然不会与人结怨作怼,即使过去已结的怨仇,也可藉佛愿力威神,化戾气为祥和。
(7)止息恶念
凡夫的心,妄念纷飞,而所起的念头,大都善念少而恶念多;念佛的人,因为一心念佛,自然恶念不生,善念增长,功德无量。
(8)调伏妄心
莲池大师说:‘佛号纳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;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。’可见六字洪名,是‘一念治万念’的无上妙法,也是医治妄想的持效药,果能一心念佛,则妄想分别执著,可以一扫而空,还你清净本然的本来面目。
(9)福至心灵
念佛的人,心中想佛,口里念佛,日久功深,罪灭福生,福至心灵,心想事成。
(10)三业清净
念佛的人,心中想佛,是意业清净;口中念佛,是口业清净;身不妄作,是身业清净。一个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,那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,去佛不远矣!
这里再说几个历史故事,以资证明念佛有功夫的人,自能与佛发生感应道交。
●明代的莲池大师,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发生亢旱,村民请他祈雨,他说我只会念佛,不会求雨,但在众村民的坚请之下,他敲击木鱼,率领众人,绕田念佛,未几雨即倾盆而下,众皆惊叹。
●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师,虽是禅师,但求生净土,夜梦阿弥陀佛与之说法,从此聪辩过人,讲经说法,度人无数。
●宋代的永明禅师,笃志西方,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,由是辩才无碍,下笔万言。
●宋时秀州有一个出家人,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,愈人无数,人皆称之为活佛。时人川西的刘净密老居士(后来在西康出家,法名慧定),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弥陀佛法水,为人消除病苦,异常灵验。
其他,诸如念佛明目、念佛免死、念佛愈疾、念佛却鬼、念佛免难、念佛荐亡等等,此类事迹,罄竹难书,若将之搜辑起来,可以编写成许多部数寸厚的巨著呢!
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,是它能使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、实相,使人获得最圆满的智慧和人格,至于神奇的感应,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。
虽然念佛的目的,不在于追求感应,而在于求生西方,可是只要我们虔诚地信佛念佛,必然会改变气质、人格升华、逢凶化吉,和充满欢喜等等。
7、带业往生
所有一切法门都说,人要断尽见思烦恼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;唯独念佛法门却说,不必断见思惑,也可带业往生。
从前有位国王,向一位法师请教:
‘念佛人真的可以带业往生吗?’
法师反问国王:‘大石头放在水里会沉吗?’
‘必沉!’国王答。
‘要大石头不沉,可能吗?’
‘不可能。’
‘如果将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,然后载到很遥远的地方去,这样能吗?’
国王恍然大悟,点点头。
这段问答是启示我们:众生造恶业,必然堕落于三恶道,就好像大石头放在水里必沉一样;但如果念佛,业虽重,但可仗著弥陀愿力威神的加持,得生极乐净土,就好像把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,可以无远弗届一样!
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,此法门虽说可以带业往生,但是只带往昔所造之业,不带今生念佛之后所造之业。若有人以为可以带业往生,遂咨意造业,完全依赖于佛,自己不必修行,那就搭错线、会错意了,倘若如此,堕落于三恶道都有份,更遑论往生了。
带业往生,最典型的例子是:古时有一人,名叫张善和,一生杀牛为业;一日病危,将欲命终,见群牛都来索命,有的以角挑其眼,有的以角刺其胸,又有的以头撞其背,或以脚踢其身。他感到十分恐怖,即吩咐其妻请僧救度。其妻请僧到来,立刻告诉善和:‘这是你今生杀业太重,才有如此现象,只有一法可以救你,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,可以为你解冤,可以令你脱苦,现在请你随我念佛。’僧即高声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善和合掌胸前,也随僧念佛。甫念数声,善和说:‘牛已经去了!’僧劝他再念,求生西方。善和一一依僧之言,过不多久,高声说:‘佛来接我了!’最后念佛而逝。
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我们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,其情形犹如被三军重重包围,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,凭念佛功夫,可以带业往生,可以冲出重围。
念佛之所以可以带业往生,因为它可以化‘业力’为‘愿力’,业力虽不可思议,愿力更不可思议。
8、决定往生
阿弥陀佛在因地时,曾发四十八度生大愿,其第十八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至心信乐,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愿生我国,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称其名号,虽只十念,亦能往生。
第十九及二十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奉行六波罗密,坚固不退,复以善根回向,愿生我国。一心念我,昼夜不断,临寿终时,我与诸菩萨众,迎现其前。经须臾间,即生我刹,作阿惟越致菩萨。不得是愿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凡发愿欲生其国者,临终必来接引往生。
又第二十一愿说:
‘我作佛时,十方诸佛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发菩提心,坚固不退。植众德本,至心回向,欲生极乐。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’
这是说:凡作善事之后,若将功德,回向求生极乐,必得往生。
由阿弥陀佛每发一愿之后皆说‘若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’,这是向世人保证:不管您是持名念佛,或发愿求生,还是修诸功德回向,必定往生。
唐时善导大师(据传乃阿弥陀佛之化身),更直接了当的说:‘万修万人去’。综观佛教历史,真的,只要真修,没有一个不往生的。
如何证知一个人决定往生呢?决定往生者,临终必有瑞相,诸如:1、心不颠倒(没有恐惧、挂碍);2、预知时至;3、净念不失(即心中一直欣向净土,厌离娑婆);4、洗漱更衣(临终时会先盥洗、漱口、更衣);5、自能念佛(自己能出声念佛或在心中默念);6、端坐合掌;7、异香满室;8、光明照身;9、天乐鸣空;10、说偈励众。如果具足以上十种瑞相,那当然生品必高,但只要具有其中一或数种,亦决定往生。
9、九品往生
念佛法门,常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之一,就是可以‘九品往生’。
九品者,念佛人的智慧功德,有深浅的不同,可以分为上、中、下三辈。在三辈中,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,即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,合之便成九品,也就是九种的品类的意思。不管哪一品,皆可往生。
由于往生的人有九种的品类,所以所托生的莲花叫做‘九品莲花’,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叫做‘九品净土’、‘九品净刹’、‘九品安养’或‘九品莲台’,所修的九种净行也叫做‘九品行业’,阿弥陀佛更号称为‘九品觉王’。
修怎么样的因,就得怎么样的果,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生品高低,只要看你现在所修的‘九品行业’是属于哪一种品类,就可预知其消息了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指出:
上品上生者:生前须发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,还要慈心不杀,具诸戒行,读诵大乘方等经典,修行六念,回向愿生彼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上品中生者:不一定要受持读诵方等经典,但要善解义趣,于第一义,心不惊动,深信因果,不谤大乘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上品下生者:亦信因果,不谤大乘,但发无上道心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上生者:受持五戒、持八戒斋,修行诸戒,不造五逆,无众过患,以此善根,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中生者:若一日一夜,持八戒斋,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,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,威仪无缺,以此功德,回向愿求生极乐国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中品下生者:孝养父母,行世仁慈,命欲终时遇善知识,为说极乐国乐事,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,闻已命终,即得往生。
下品上生者:作众恶业,虽不诽谤方等经典,如此愚人,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,命欲终时,遇善知识,为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,以闻如是诸经名故,除却千劫极重恶业。智者复教合掌,称南无阿弥陀佛,称佛名故,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下品中生者:生前毁犯五戒八戒,及具足戒,偷僧祇物,盗现前僧物,不净说法,无有惭愧,死后应堕地狱,命欲终时,狱火煎迫,遇善知识,赞说弥陀十力威德,光明神力,亦赞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闻已除八十亿劫重罪,狱火化为清风,吹诸天花,花上化佛来迎,命终即得往生。
下品下生者:生前作不善业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应堕地狱,临终遇善知识,说法教令念佛,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,念念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即得往生。
由上面所说九品往生的情形来看,上三品之往生者,乃悲智双运之菩萨;中三品之往生者,乃缘觉声闻之圣众;下三品之往生者,便是我们这些带业往生之凡夫。
再者,九种品类的众生都可以往生,可见念佛法门,的的确确,彻上彻下,无所不宜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不管是谁,只要听到念佛法门,能信,能愿,能行,即属‘缘熟众生’,即有资格往生,不退成佛。
念佛法门可以九品往生,这为世人敞开了超凡入圣之大门,而且下下品往生,也胜过三界之最高天!也因此,有许多世人,以得少为足,常说:能下下品往生,就够了!对此,净空上人时常苦口婆心的教诫世人:‘念佛要求上品往生,千万不要说,我下品下生就可以,这个志气未免太劣啦!上品上生生不了,还有中品可持;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,就完了!这一生不就错过了吗?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,达不到中品,下品确实还有分;千万不能定得太低,太低就没有把握。’世人应紧记上人的教诫为是。
10、活著往生
往生是‘往’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化‘生’,但许多人都把神圣的‘往生’当作‘死’的代名词,那是指鹿为马,颠倒是非,大错而特错!
为了证明‘死’与‘往生’有实质上的不同,我们要举一个实例,就是:死的情形,凄凄惨惨戚戚,所以许多人都怕死;往生的情形,正与此相反,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盛大的庆典能与之相提并论或更隆重的了!《观经》里说:
●上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无数化佛、无数菩萨,至行者前。同时,阿弥陀佛,放大光明,照行者身,与诸菩萨,授手迎接。行者见了,无限欢喜,自己见到自己的身体,坐在金刚台里,跟随在佛的后面,好像一弹手指那么短的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上品中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无量大众、眷属围绕,持紫金台,至行者前,与千化佛,同时都伸出手来,握著行者的手。行者见了,自己看见自己坐在紫金台里,像转一个念头的短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上品下生者:阿弥陀佛与观世音、大势至、与诸菩萨,持金莲花,化作五百佛,来迎此人。五百化佛,同时伸出手来迎接他。他就见到自己的身体,坐在金莲花里,跟随在佛的后面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与诸比丘,眷属围绕,放金色光,至其人所。念佛人一见佛光,心里非常欢喜,自己看见自己的身体,坐在莲花里头,双膝跪在地上,合掌向佛行礼,在头还没有抬起来的短时间,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中生者:见阿弥陀佛,与诸眷属,放金色光,持七宝莲花,至行者前。行者自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上,当莲花合拢时,行者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中品下生者:命欲终时,遇到善知识,向他细说极乐国土种种的快乐,和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。行者听了之后,随即命终,譬如像身强力大的人,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间,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上生者:阿弥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弥陀佛、观世音、大势至菩萨,来接行者。行者看见化佛所放的光明,遍满其室,心里非常欢喜,他就坐在宝莲花里,跟在化佛的后面,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中生者:命欲终时,因生前造作诸恶,故地狱众火,一时俱至。好在遇到善知识,为他演说阿弥陀佛的威德、光明、神力,他听了之后,立即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,地狱猛火立时化为清快凉爽的风,吹来无数天花,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他,像转一个念头的时间,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●下品下生者: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恶,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,像这样的人,应堕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之三恶道里,经历多劫,所受痛苦,无穷无尽。这样愚痴的人,临命终时,碰到善知识,为说妙法,教他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只要他以极真诚恳切的心来念佛,具足十念,念念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,命终之时,见到金色的莲花,像太阳一样,停在他面前,只有像转一个念头那么短的时间,他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。
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况之后,你就晓得往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!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!也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!绝对与死不同。是故许多人视‘往生’等同于‘死’,那是有眼不识泰山,把‘宝’当作‘草’,贻笑大方。
除此之外,往生还有比上面所说的盛况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,就是:许多世人由于种种原因,从这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去,当移民时,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;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移民,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,很难修行,成佛不易,所以大家决定移民到极乐世界去,当往生时,也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。
净空上人在无数次的开示中,都强调念佛人往生,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样,是活著去,不是死后才去。老人家的结论是:‘念佛人往生时,没有病苦,预知时至,人很清醒,神识清楚,神情安祥,看到佛菩萨来迎,还会告诉旁边的人:佛菩萨来了!我看见了!我要走了!你就晓得往生是活著走的,不是死后才走的。跟佛菩萨走时,臭皮囊不要了,丢掉了。可见念佛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,如果死了,才去投胎,那已经是第二世,不是这一生了。’(见法师主讲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》一书)
净空上人还说:‘念佛法门乃一个令人不死的法门’。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有据的:
昙鸾大师是后魏时代的人,少年出家,因病而感人命危脆,旦夕无常,想学神仙不死之术,遂到江南去找陶隐居,恳求仙术。陶隐居给了他仙经十卷,欣然而返。途中至洛下,遇到三藏菩提留支,便向留支请教:‘佛法中有不死之法,胜过这些仙经所说的吗?’留支告诉他:‘世上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?纵然得到长命,暂时不死,最终还是要六道轮回,这有什么可贵?要论真正的长生不死,就是佛所说之道。’随即送他一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并说:‘学里面之法,就不会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,也不会再在六道之中轮回,寿命之长,恒河沙数劫量,都不能相比,这才是佛教所说的长生。’他听了非常欢喜,即把仙经烧掉,立志专修专弘净法,求生西方。晚年还感得龙树菩萨现身对他说:‘我就是龙树,久居净土,你是同道,故来相见。’
以此印证净空上人之所说‘念佛乃不死之法’,诚不我欺也。
11、毕竟不退
《阿弥陀经》说:‘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’阿鞞跋致是‘不退转’的意思。什么东西不退转呢?一、位不退,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,依莲花化生之后,即永不退堕于三界六道;二、行不退,三界的见思惑既落,尘沙惑亦破,得生方便有余土,进趋佛果,即永不退堕于同居土;三、念不退,破无明,显法身,生实报庄严土,分证如来寂光,心心流入萨婆若海(即一切种智,亦即诸佛究竟圆满之菩提)。
根据一般经论所说,要修到十地法云地的菩萨,才能圆证三不退,但《弥陀经》说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即圆证三不退,实在太不可思议了!
更不可思议的是,我们所念的这一句‘阿弥陀佛’,还能使念者、闻者,皆得‘毕竟不退’。听过佛号,他的阿赖耶识中种有阿弥陀佛名号的种子,所以临终才会念佛。若无善根,即不能临终要其妻请僧救度,亦不会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。弥陀名号,一历耳根,真的如吃小金刚,永世不化啊!
一句佛号,能令人毕竟不退,这就为我们制造了许多自利利他的机会,如平日与人见面,念一句‘阿弥陀佛’,既可代表问候与祝福,同时还可为他人种下将来必定得度的善因,自他两利,何乐不为?
12、暗藏道妙
释迦牟尼佛曾劝其父王:‘行念佛三昧,称是功德,有无量深妙境界,不可思议,为一切三昧中王!’可见念佛法中,含有甚深学理,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。
这个法门,从表面上看,似乎没有什么特别,其实暗藏道妙,诸如:
●念佛念到由‘事一心不乱’而至‘理一心不乱’,即禅宗所说的‘明心见性’境界。
●念佛人的心念佛,佛也念众生,即密宗所说的‘三密相应’。
●念佛人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以及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,就是律宗所说的‘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’。
●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,佛外更无心,就是天台宗所说的‘止观’中的‘止’;每一句佛号,每一个字,心中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就是‘观’。
●不管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,或是持名念佛,都是心作心是。心作,是心作佛;心是,是心是佛。此即《华严经》所说‘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’之至理。
●念佛人都摄六根,令六根对六尘时,意识不起妄想分别执著,此即唯识宗所说的‘转识成智’。
●一心念佛,达到念而无念、无念而念时,即是般若宗所说的‘空有不二’境界。
蕅益大师真不愧为一代宗师,他说:‘念得阿弥陀佛熟,三藏十二部极致教理,都在里许;千七百公案,向上机关,亦在里许;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三聚净戒,亦在里许。真能念佛,放下身心世界,即大布施;真能念佛,不复起贪嗔痴,即大持戒;真能念佛,不计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;真能念佛,不稍间断夹杂,即大精进;真能念佛,不复妄想驰逐,即大禅定;真能念佛,不为他歧所惑,即大智慧。’
要不是大师点出,我们还真不知道在一句佛号里,竟然具备百行,统摄万法,八万四千法门,都在其中!至此我们也才明白:持佛名号,若论行事,愚夫愚妇,都能做到。若论穷理,等觉菩萨,尚未彻底,真的是‘唯佛与佛,乃能知之究竟’。
有人曾经说过,这一句佛号是斩群邪之宝剑、破地狱之猛将、照黑暗之明灯、渡苦海之慈航、出轮回之径路、脱生死之良方、成佛仙之秘诀、换骨髓之神丹。非常贴切的把弥陀圣号之无穷妙用都一一的点将了出来了。
知道了念佛法门具有如斯众多之特色,和在一句佛号里便具有无穷无尽的妙用之后,你能不‘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’,和死心塌地的称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吗?
0 Comments:
<< Home